发布

西藏建造师全职挂靠人才缺少,解决有妙招

2020-02-21 21:35:19

由于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等多个原因,西藏在各行各业都缺少人才,在建筑业尤甚。即便不是去西藏全职,而是证书挂靠,很多人也不愿意将证书挂靠在西藏,西藏的证书挂靠价格也比内地省份的挂靠价格高上不少。因此,西藏建筑业一直自己培养自己的学生,毕业回藏参加西藏建设。华南理工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藏班就为西藏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支援西藏建筑业.jpg

18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1988级西藏代培班(下称“西藏班”)入校30周年纪念座谈会召开,这是华工建筑学院历史上唯一一个西藏班。为支援西藏建设,填补建筑设计人才缺口,华工当年克服重重困难单独开班招生,如今,这批学生已经成为西藏建筑设计的骨干力量。

化工建筑设计西藏班来历

“西藏班是在特殊的条件下,用特殊方法办的一个特殊班级。”85岁的陈开庆是当年西藏班的管理组长,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称“华工建筑设计院”)创办人。他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后期,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下称“西藏设计院”)的援藏人才陆续返回原籍,从外地调入人才也越来越难,西藏设计院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

西藏设计院向有关部门提出,西藏学生基础较差,不易跟上内地高校普通班级的课程进度,希望委托内地高校专门开办西藏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教学,分建筑、结构、给排水等6个专业培养30名建筑工程设计的急需人才。1988年初,西藏设计院书记罗桑先后与内地六所建筑系高校沟通,但因单独开班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高校纷纷婉拒。

“西藏设计院最后找到了我。”陈开庆曾于1960年到1972年进藏支援,是西藏设计院首任院长。陈开庆说,他明白其他高校不能单独开班的苦衷,更理解西藏设计院的迫切需求,决心挑起这个重担。经过向华工多次申请,西藏班终获批准,由华工建筑设计院承办。“我对西藏有特殊的感情,如果这件事情办不成,一定会终生遗憾。”陈开庆哽咽着说。

于是当年高考结束后,华工建筑设计院从西藏考生中录取了藏、汉族生各15名,30名西藏籍学生从世界屋脊来到南国花城,开启了在华工4年的学习生活。

华工西藏班承担西藏建筑设计主要工作的重任

陈开庆回忆,西藏班按照本科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较弱,还专门在晚上安排学英语、补中学数理化等课程。西藏班选聘优秀教师授课,并由设计院的设计师来指导实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班级也吸引了不少曾有援藏经历的老师主动加入。

华工建筑设计院原总建筑师林永祥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为了提升学生的汉语能力,他教授的建筑历史课有一项作业,就是抄写重点段落。曾经援藏的经历令林永祥与西藏班学生相处格外融洽,“学生还给我取名‘南洋·扎西德勒’”。

1992年,所有学生顺利毕业,除一位汉族学生,其余29名学生均回到西藏,进入西藏设计院工作。

“现在在西藏,70%的建筑设计任务由西藏设计院完成,而这其中的70%,均由我们这批‘华工人’承担。”西藏班学生、西藏设计院副院长郭力说,进入工作岗位后,西藏班学子很快承担重任,20多年过去,共有18位学生成为西藏设计院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其他学生在拉萨市建筑设计院、西藏大学工学院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

“在华工的4年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影响我们,也传递给了下一代。”郭力说,西藏班学子的子女中,已有4名考上华工、清华、同济等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继续传承这份“珠江畔的高原情”。


上一篇
客服电话:18255147301(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