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建筑设计行业的深度思考

2017-05-03 12:56:54

建筑行业这两年是大起大落,2017年建筑设计行业走向何处备受业界关注。企业经营人员关注市场行情,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工程师朋友也在关注,业务不饱和的情况下还不如挂靠证书,业务饱和又需要不断的加班,也是很痛苦

工程设计行业的深度思考.jpg

一、工程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1.从体制上来看,曾经三足鼎立的国企、民企、外企将继续分化

过去两三年里,外企在华业务持续大幅度萎缩,未来外企在中国内地可能将保持象征性的存在;鉴于行业特征,国进民退的趋势在设计行业不会像其他垄断性行业那么明显,民企不会消失,但要承担经济波动带来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下降;国企受益于体制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增加,业绩则相对稳定。

2.从规模上来看,越大的公司困难越大

从广义上看,设计行业不是靠规模取胜的行业,也就是说,大公司未必比小公司有边际成本优势。对大设计公司来说,必须随规模增长提升产品级别,才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大公司难,小公司也难,只是难处有所不同。如果说大公司难在产品级别低(大马拉小车),小公司则难在“小马拉大车”,资源与产品设想不匹配。当然,升级别难、降级别易,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公司的产品出路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

二、大客户减少,小客户是主要收入来源

设计行业是随房地产业发展起来的,所以民用建筑设计公司的客户大多是房地产公司。甲方的设计总监一般是专业出身,这样的专业甲方对设计公司的唯一需求就是把图画好,沟通中运用的是技术语言。

  在1.0时代,专业客户群就像海面上的一座岛,从上到下依次是一、二、三、四线开发商,有不同层次的专业服务需求,设计公司也可以据此分为一、二三、四线设计公司。

  步入2.0 时代,非专业客户涌现出来,就好比海面上出现了很多新岛屿。这些小岛原先就有,只不过没有露出海面,地壳运动(经济发展)使它们凸显出来。事实上,在1.0时代,这类非专业客户总量小,专业层次不高,收费低,所以设计公司对其并未上心。

  那么,设计公司如何与非专业客户打交道呢?说专业语言,对方听不懂。不妨换位思考,先弄清楚大型、中小型非专业客户的需要。在而在了解非专业客户的需求之前,要先正确理解一个概念——跨界,成功的跨界一般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洞察本行业的问题,利用其他领域的技术、策略等来解决本行业的问题;

  二是理解其他行业的问题,用本领域的技术、策略帮助解决跨界的问题。

三、应对策略

1.业务向上下游延伸

  产品的成功一方面体现在直接业务的增量上,同时,也可能体现在品牌、技术的衍生、辐射效应上。设计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要抓好有牵引作用的点。

2.风口不可盲目进入

  近年来,设计行业“追风少年”挺多,但切忌盲目“追风”,设计行业需要工匠精神,赶上风口大家就多挣点钱,没赶上也别去追,踏踏实实地做点儿事。

3.上市潮流谨慎趋炎

  近几年登陆新三板的设计公司不少,但笔者认为,他们大多并未意识到上市要求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主要是转型为产业型公司)。有的公司认为拿到资金后或可顺利转型。殊不知资本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生产型公司要想转型为产业型公司,资金仅是必要条件之一。真要准备上市的话,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否则,上市后可能被资本导向驱使,为业绩增长手忙脚乱,或者盲目投资风口产业。

4.风浪之下保证核心团队

  只要主营产品的核心团队不散,竞争力不衰减,行情好就多招点人,行情不好就少点人。

上一篇
客服电话:18255147301(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