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民营建筑企业为什么多而不强

2020-02-22 16:49:35

近些年中国建筑行业实现超高速发展,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统计,到2016年末,我国建筑业企业共有90,115 家,从业人数5,153.50 万人.在这些企业和从业人数中民营建筑企业数量比例超85%。然而民营建筑企业是多而不强,在中国建筑企业前十强中没有一家民营企业上榜,这个局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360挂靠网小编分析如下:

多而不强的民营企业.png

一、央企、国企背靠大树,民企只能依附

央企、国企建筑企业为抢占市场多拿项目,利用自身优势旗下成立众多子公司,争取中标机会,一旦有低价中标就立即转包、分包,一些小的建筑公司毫无竞争优势,为生存、为打开局面主动投靠他们,做劳务及分包工程,所获利润极低,这也是目前二级、三级建筑民企生存率低的主因。

二、民营企业贷款难,对ppp项目只能望洋兴叹


由于银行为大企业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相同,但是为中小企业贷款却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再加上本身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弱、信用低,导致银行贷款政策对民企的要求更加苛刻,所以民营企业想要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就会显得更加困难,而工程项目上一旦遇到问题资金周转会变得异常艰难。

正是这些导致了民营建企资金实力较弱,而面对当前PPP项目这个大热市场,建筑民企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由于承担资金风险能力较弱,大多数地方政府根本不愿与民营企业合作PPP项目,而在这方面更愿意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进行合作,只有极少数建筑民企能够在PPP市场分得一杯羹。

ppp项目民企国企中标合同额对比图.jpg

上表是来自2016年统计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PPP项目建筑民企所占总额仅3成,而民营建企总数占比却超过8成,两者对比便可想象这样的环境下,民营建企想要拿到PPP项目真的是难上加难!

三、招投标竞争中,民企不是关系网强大的国企对手


在招投标环节上建筑央企、国企优势过于明显,关系网强大,工程招投标甚至可以说就是在比拼人脉关系,央企、国企注册本金大、工程业绩好,部分工程在招标阶段设置只有央企、国企才能达到的高门槛,这些民营企业根本无法企及;况且近些年招投标市场“串通投标、围标、提供回扣或给予其他好处等”乱象恒生,以不正当方式承揽工程现象频频发生,严重扰乱招投标市场秩序,建筑民企难拿项目,就算勉强中标,面对前期大量资金的垫付、工程款的拖欠等等都是民企所不能承受之重,这些源头上的问题导致民企难以发展。

四、央企、国企扩展低端业务,侵蚀民营企业传统领地

在建筑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国企、央企往高端发展,选择“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和“高大新尖特”的业务战略,但近几年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央企、国企多元化发展,逐利中低端市场,这给那些依靠中低端市场生存的建筑民企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导致很多过去从事低端业务的小型建筑民企逐步被挤出市场,小项目、小工程都难拿到,可以说市场环境无论兴衰,建筑民企都苦不堪言。

五、无资质民企在“营改增”政策下举步维艰

随着建筑业“营改增”的落地,给建筑企业带来的不只是税收征收方式的改变,直截了当地说,“营改增”实施后,民营企业的“联营挂靠”模式已步入死局,这对于那些无力自营的建筑民企而言等同是提前宣判了死刑,仅仅因为一个政策就否定了那些依托“挂靠资质”来生存的建筑民企。

六、小型民企自营比挂靠负担更重

‍‍‍民企自营施工比挂靠施工要更加艰难,风险也更大,且不说能否拿到项目,在资金需求与运用、人才积聚、成本控制、现场组织、物资机具采购、劳动力安排等诸多环节都对建筑民企提出高得多的要求。很多建筑民企他们想自营生存,但内心也是极度恐慌的。因此才会出现绝大部份工程项目是经由民企挂靠模式完成,而很少由民企自营施工来完成。

七、民企资质升级难,成本高

前几年“挂靠”现象极为普遍,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特有的现象,二三级企业资质升级成本太高,此前一个建造师挂靠成本在2-3万,有些专业的代聘还更贵。二三级企业支付不起资质升级的成本;只能选择代聘,给代聘企业交投标报名费、投标成功后交挂靠费,扣掉代聘费企业利润非常薄了。

上一篇
客服电话:18255147301(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