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挂靠工程师将失业,互联网+会取代传统设计院?
2017-06-28 13:23:01
在互联网大潮下,各行各业都均受到很大冲击,经常看到现场甩货贴出的标语都是在抱怨马云。作为传统设计院的注册结构工程师等工程设计人员,在互联网大潮下也不能幸免,传统的设计院也在遭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难度设计院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挂靠以外,只能下岗待业吗?
当前的普遍共识是人类正在历经一次规模和意义都空前的科技革命——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大潮下,一切传统行业都面临着改变,勘察设计行业也不例外。业内已经出现了此类探索,如猪八戒网等。这些新生事物都代表着行业对“互联网+”的新思考和实践,我们在密切关注、深入了解的同时,不妨也畅想一下行业的未来。
个人认为,设计和施工应该是天然在一起的,互联网和BIM技术也一定是天然在一起的,因为他们都是在收集、处理那些被解析成无数个0和1的数据。BIM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原来在二维设计阶段我们想象都不敢想象的问题,在三维的世界里可以轻松实现。
恰如在《三体》里描述的,高维可以轻松地碾压低维。这必将带来一种趋势,传统的设计会变得越来越容易。通过建模,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各种管线综合变得清晰,一目了然。甚至设计师可以带上VR眼镜走到他所建立的模型内部再去仔细推敲。将建筑物乃至基础设施在虚拟的世界进行完美模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几乎已是必然。
而互联网的意义在于连接,互联网创造力的根源也来自连接。假如在网络上出现这样一个平台,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上面登录。然后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软件、VR技术等技术工具在上面随心所欲地设计房子,那又有什么不可以?那可能并不比运行一些网络游戏更复杂。那时设计已不再是技术人员的专属,它可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就像当年的PC走入每个家庭一样。网络上千千万万人的广泛参与和创造,将会以几何级数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但那并不意味着设计人员没有价值了。互联网崇尚的是一种创造力,优秀的设计原创能力就是一种创造,不论在什么时候,这种创造都是人类智慧皇冠上的明珠。但至少,更为简单、强大的设计工具会让优秀的设计师在工作时更为便捷和高效。
千千万万的数据汇集在这个平台上的时候,这里已经遍地是虚拟的房屋了。每一个虚拟的模型都储存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到运营维护乃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这里会成为设计创意碰撞的地方,同时设计技术和手段也会持续不断地更新。这是一种规则和标准的普遍建立,哪怕是普通人的一个普通建模都会得到技术支持,设计变得空前简单。
那设计院怎么办?不要忘记,所有虚拟的东西只有靠实干才能变为现实。设计院的主要业务可能会变成对图纸的审查,对方案安全性和可行性负责,但那太狭隘了。设计和施工应该是天然合一的,那时可能已经没有设计院也没有工程局了,有的是一种工程公司,它融合了设计和施工的职能,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把虚拟变为真实。
在虚拟的空间中,建筑物的工期、所需的材料成本都经过了缜密的计算,所以工程的建造费用几乎都是透明的,那么工程公司怎么去盈利呢?只有通过节省工期、节省成本,合理的统筹安排,才能创造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价值。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工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精细化管理。
如果未来设计产能会出现严重过剩,那么工程管理人才则会严重缺乏。我们畅想,假如现在开始设计师向项目经理转型,他可以自如地进出设计与施工之间,再加上经验的积累,未来必然非常抢手。最近,很多设计人员开始转型为项目经理,加入了工程管理公司,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起点,但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这在现时代是创新,又是对设计所(院)职责的历史回归。
“互联网+”真的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值得我们认真去总结和探究。当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被颠覆时,我们得考虑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当一种技术蓬勃欲出的时候,我们得考虑是拒绝还是拥抱?当“弯道超车”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领先者的落后。正所谓“趋势为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